網絡貨運平臺的拉力賽,誰將會贏得物流市場的頭籌?
發布時間:2019-12-05
物流行業是國家經濟支柱性產業,而我國公路物流網絡貨運量占到整體貨運量的70%左右,是我國經濟運行的重要支撐。在2009-2016年,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.1%下降至15.5%,但與發達國家的物流費用占GDP約10%的比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。
由于我國公路貨運特有的地理分布及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、市場集約化程度較低等因素,行業產生了小、亂、散、雜等行業問題。而信息不對稱、運價不透明、以及訂單割裂經常出現,并且貨主找不到司機、司機找不到貨主的情況頻繁發生。所以,提高物流效率,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政府、物流企業與其客戶力爭實現的目標。
在“互聯網+物流”的推動下,車貨匹配平臺在2013年和2014年間快速涌現。并且,“車貨匹配平臺”模式受到資本關注,一大批依托“車貨匹配”概念的平臺型企業陸續出現,并先后獲得天使輪和A輪投資。
2015年7月,國務院印發了《關于積極推進“互聯網+”行動的指導意見》,“互聯網+傳統行業”成為投資熱點。物流業投融資進入高速增長期,單年完成174次投融資交易(在此之前物流業的投融資次數為年均16次)。
2018年,在資本的驅動下物流平臺不斷尋求增長和盈利點。純車貨匹配撮合交易已被驗證難以創造核心價值,在經過數次商業模式調整之后,許多車貨匹配平臺已經開始向網絡貨運模式轉型。
2019年,自2019年3月1日起,無車承運試點將全面放開,“無車承運”正式更名為“網絡貨運”。針對網絡貨運,政府推出的優化稅收、推動落實個體運輸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政策,不僅解決了網絡貨運發展的重大阻礙,還支持試點企業在城配、冷鏈、農村物流等重點領域,推廣無車承運物流模式,鼓勵探索網絡貨運模式與其他運輸方式的融合應用。在江蘇省還專門針對「網絡貨運」出臺了稅收優惠政策,明確了增值稅、企業所得稅的財政扶持比例。